咳嗽这事儿,比闹钟还准时,躺着咳、晨起咳、遇风咳,咳得肺都要从嗓子眼蹦出来?别一上来就喝川贝枇杷膏,那玩意儿是甜水,不是万能钥匙!
老中医眼里,咳嗽分寒热虚实,就像天气,有冷空气也有桑拿天,药不对症,越止越咳!
先来辨个“咳”:要是痰白清稀,怕冷鼻塞,一遇凉风就“咳咳咳”,那是“风寒束肺”,《伤寒论》说的“伤寒咳逆”是也。这时候您喝凉茶?等于雪地里浇冷水!得用点紫苏、杏仁煮水,辛温解表,把寒气“咳”出去。
要是痰黄黏稠,喉咙肿痛,口干舌红,那是“风热犯肺”,火气上攻,《温病条辨》称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”。得用桑菊饮路子:桑叶6克、菊花6克、薄荷3克(后下),疏风清热,给肺降降温。
干咳无痰、嗓子痒得像蚂蚁爬,或是咳久了气短乏力,那是“阴虚肺燥”或“肺脾气虚”。《丹溪心法》讲“虚劳咳嗽,多本于阴虚”。阴虚的用沙参麦冬汤:北沙参6克、麦冬6克、玉竹6克,润肺生津;气虚的用玉屏风散加味:黄芪10克、白术6克、防风6克,补气固表,把肺的“防护罩”修好。
但老中医最妙的一招,叫“一法通治久咳”:不在药,而在“咽津”。
方法简单:晨起或咳甚时,舌尖顶上颚,口中自然生出津液,分三小口缓缓咽下,意念送至丹田。这叫“赤龙搅海,玉液还丹”,《千金方》早有记载。唾液含溶菌酶,能润喉抗炎,现代研究还发现它促进黏膜修复。坚持一周,干痒感大减,咳意自消。
若想加点“外援”,老方“止嗽散”很灵光:桔梗6克、荆芥6克、紫菀6克、百部6克、白前6克、陈皮6克、甘草3克。此方不寒不热,宣肺化痰,无论寒热初咳久咳,稍作加减皆可应对,堪称“咳嗽平衡大师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难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